窃以为年轻应如骏马之于草原,雄鹰之于天空,勇敢去闯荡,积攒人生阅历。年轻人不应该太多地回忆往事,这样容易沉缅于过去,我们现在还没有回忆的资格。而应该等到了儿孙绕膝之时,回顾一生所经历之种种,自然别有一番滋味。

本以为经过这么多年心灵的洗礼,已经能够做到淡然处之,将分离的惆怅与悲伤默默的藏在心里,面临毕业的分别,我并不希望以悲伤作为主旋律,因为每个人的生命轨迹都是独立的,当我们发生交集的时候应当感到庆幸和愉悦,就如同佛家所云:百年修得同船渡。但并不该因为分离而感到沮丧,现在的分离只是为了将来更好的相聚。相逢因有缘,且行且珍惜,我刻意不去送那些知交好友们,但是当他们离去心还是莫名地痛一下,久违的空虚和失落又出现了,就像小时候家里面很多客人,忽然一下全部告别空空落落的情景。

当此毕业时刻,很多人都产生了错觉: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假期,到了开学大家还会再见的。借用张震岳《再见》中的歌词表达我的:我会牢牢记住你的脸,我会珍惜你给的思念,这些日子在我心中,永远都不会抹去。记得那天晚上剩下还没走的残部去公寓吃烧烤,大家推心置腹,述说着四年积攒下来的深刻情感和友谊,没人会掩饰自己的真情流露,夫复何求?

虽说人生如白驹过隙,得三五知己足矣,但是我还是后悔很多事情没有做,很多话语没有说,很有同学没有深入了解。但是必须面对的现实是:我们已经毕业了,将这一份感情牢牢放在心里吧。

再用五月天《如烟》里的歌词来作为结尾吧:有没有那麽一朵玫瑰永远不凋谢,永远骄傲和完美永远不妥协。让四年大学生涯作为永不凋谢的玫瑰,让我们永远以06生工作为骄傲,永远不向现实妥协。




以前很看不惯古代的文人们总是很喜欢伤春悲秋,只是因为没有达到那样的层次,还如小孩般一样懵懂无知,现在才开始慢慢理解过去的一些东西。听着罗大佑的童年,慢慢想起了很多东西……

昨天看到了一篇分享的日志《80年代知道的有多少:“让领导先走”》,纪念克拉玛依大火,同样是我们80年代的人,却为了掩护一些无能的领导,未来的人才之花就这样在大火中凋零了,对于这个充满讽刺意味的标题,我不想再评论什么,除了对那些“领导”的愤慨,更多的是感到沧桑,也许这个词不够准确,但确实仿佛经历了一个世纪般久远。

重温了一下小时候与我们朝夕相伴的零食和玩具,真的会莫名其妙产生一种无与伦比的亲切感。比如曾经的洋画片,小虎队干脆面的旋风盘,跳跳糖,棉花糖,果丹皮,这都是伴随我们80年代人的记忆。我们已经隔了一个90年代,在一个大街上被叫做“叔叔”“阿姨”已经不新鲜的年代里,也许,我真的已经老了。

不知道还有谁曾经记得那个“南方黑芝麻糊”的广告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