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时间,它只负责流动,却不负责与你一同成长。
岁月,它只承担回忆,却不担保带你一同回去。
“我清楚的记得一个恬静安详的旧香港,为我淡墨样的童年赋予了水一般的颜色”导演罗启瑞曾在自己的散文《两毛钱往事》开篇写下这句话,而在影片《岁月神偷》中,导演罗启瑞再现了自己记忆里那个年代的模样。都说对于念旧的人,历时愈久,感情的色彩便愈浓厚,回忆也愈加温柔,导演从片中渗透出的丝丝情感,也在时时刻刻一刀刀扎进观影者的内心。抛开剧情不说,单看片头做旧的浅黄色画面就已知全片浪漫主义的基调,通过还原那个年代的置景,复古的服装设计,人物造型等,也为镜头下的感情渲染更直接的铺就了一条平坦的路。纯真.怀旧感伤的情节,刻画出了流逝在岁月里五味陈杂的人生,这样一部有爱的文艺片,怎能让我们对于岁月的初识不有所共鸣呢?
影片以家庭中小儿子罗进二的视角来推进整个故事的发展,把一个孩子的成长与周围的环境的变换,完美而不着痕迹的结合起来,加上独特的“外星人”视角,展现着旧香港人当时的生活状况,残酷的现实在一个不懂事的孩子眼里就那么的土崩瓦解。影片的结构也算清晰明了,以“台风袭击”为中点明确的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半段温馨,后半段煽情,共同构成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的全景图。纵观整部影片,前后思路清晰,如弟弟罗进二被罚对着黑板5秒一次的报时,之间反复运用到的穿插镜头,使故事在时间上有了明确的流动感,同时也对片尾的情节做了一个独特的铺垫,使前后能够遥相呼应,为最后情势急转直下,从大喜到大悲作出暗示。影片在节奏处理上把握的恰到好处,人物关系处理上也非常的平稳。对白简练却有深意,情感表现细腻而精致,感动来的无比自然和朴实,而本应该出现的滥情的感动却销声匿迹,没有大片声嘶力竭的控诉与悲愤,却从隐忍中表露出了浓浓的亲情,让人回味无穷。
首先影片在细节描写上,成为了导演执笔的一大亮点,
1.父亲因为长期补鞋,衣服左胸口有一块缺口,缺口下一层厚厚的老茧,可见父亲再苦也没有让孩子多受一点苦,把儿子送到贵族中学去上学,从这也可以看得出父亲对于儿子的浓厚爱,同时也为下文做了铺垫。
2.罗进二从父亲兜里拿钱时,镜头给了父亲左手的金色戒指一个特写,后来去当铺这一段一笔掠过,尔后当父亲给儿子罗进一买血时,镜头再一次给了一个手部特写,左手无名指深深的戒痕诠释了这位父亲为了儿子,付出再多,也在所不辞,结合片初对于苦供孩子上贵族中学的描写,将片中父爱升华到了一种境界。
3.父亲理完发时,镜头带过一个和进二差不多的小男孩坐着看漫画,此处产生明显对比,同样年龄大的孩子在路边乘凉看漫画玩木马,但是弟弟罗进二却要承受自己最心爱的人离去的痛苦。
最要强调的当属导演诗意般处理死亡的风格,情绪的渲染积聚到最后的爆发,给人很强的冲击力。整段没有一个人提到死字,从所有人异样的眼光,仿佛早已无言的传达了,母亲伤心的说不话,欲哭无泪的压抑感,仿佛不愿承受这个现实,而这一切在小弟的突然大哭中,把所有观众情绪推到极致,伤心压抑瞬间爆发,得到宣泄。
其次从演技方面来看,任达华和吴君如演的父亲母亲这两个角色无可挑剔,一向以喜剧出演的吴君如更是颠覆了观众们对其的认识,无论是从神情上还是语言上,都将母亲这个富有深度的角色演绎到了极致;任达华沉默缄言的形象不失父爱应有的深沉;最应称赞的当属小演员钟绍图,本色出演,纯真无暇,每个动作和神情都能够准确的表达出剧本中想要表达的内容,哭的那么放肆,笑的那么入心,将心所想的完完全全展示在观众面前,真实而纯朴;其次就是罗进一的扮演者李治廷和芳菲的扮演者,在处理情感上,将应有的情绪完全夹杂在表演,巧妙的把初恋描绘的那么唯美,避开了煽情的感动,也是值得称赞的。
最后影片在配乐方面做得精心到位,也是本片最出色的地方之一,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量使用那个时代流行音乐对于增强影片的怀旧氛围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开始的猴子乐队欢快的《I wanner be free》再到充满压抑感的《Dancing on the moon》就完全把观众带入了一个记忆的国度中去,与影片环境和情景融合的非常恰当,在怀旧的整体中,也能体会到些许的温馨。而最后大儿子去世时大提琴的悲诉和钢琴的落寞交相呼应,在一种缓慢的情绪中压抑着痛苦的心情,也把影片的煽情推向了高潮。
剧情里那些物是人非和聚散离别都在阐述着岁月逝去的痕迹,岁月就是这样,它不管你有多在意或珍惜,它都不会停下脚步,感谢被它偷走的两个小时,让我们懂得了岁月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