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亲疏远近其实很大程度上是由印象好坏程度来确定的,任何人的印象分总是在第一次的印象分上不断进行加减,而不是重新打分,而最为重要的第一印象打分大部分是通过交谈来完成的,如果懂得了说话的技巧,那么第一印象一般都很难会差。说话聊天看似简单,其实是非常有技巧的,正确的技巧经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实正确的说话技巧总结起来只有一点:在正确的时候说正确的话道理很简单,但是其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如果你不是故意想让谈话搞砸,那么一定要记住一点:谈话以对方为中心。我有过很多次类似的体验,某些人喜欢自说自话,想要表现自己非常健谈,而且说的都是跟自己有关的事情,完全不顾忌别人有没有兴趣听,这是一个非常让人讨厌的行为,可是很多人经常不知不觉犯这个错误。要让谈话进行的愉快热烈大可谈论一些对方感兴趣的话题,我相信这种情况没有人会主动拒绝你的。每个人其实都有痒处的,就看你能不能搔到了,而这个就要依靠观察能力了。

最安全的话题就是从学习或者工作聊起,比如某人在读研或者读博,你就可以谈论一下研究专业相关的事情,即使你完全不懂,你也可以让对方给你解释一下,这种显摆的机会我想没有人愿意放过,或者毕业了以后要去哪里工作诸如此类的话题。再比如某人在工作,可以谈一谈工作相关的事情,单位情况,工作内容等。即使这些话题并不是很热烈,但总不至于冷场。

要想使谈话进行的足够热烈,那么就要依靠自己观察和平时的积累了。比如你碰到一位正在找工作的,可以聊一聊这方面的事情;碰到一位准妈妈就聊聊关于生育的事情;碰到一位准备结婚的同学就聊聊婚礼吧……诸如此类,每个人总有最近要碰到或者需要解决的事情,这就是聊天的不二话题。如果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就更好了,如果不能提供合理的建议,那就只谈论事情本身好了,或者聊一聊你听过的跟话题本身相关的内容。

还有一类就是别人特别感兴趣或者擅长的事情,如果你有足够的造诣那么最好,自然很容易投机。如果你恰好不了解,那么千万不要不懂装懂,大可摆出一副请教的姿势,请别人给你介绍相关内容,任何人有这种显摆的机会都不会随便放过。如果你观察不出来对方的兴趣爱好,那么可以询问熟悉他的人,投其所好就行了。

谈话以对方为中心还包括:成全别人的好胜心、求人办事时说对方得意的事、让对方站在强者的位置上讲话等等

进行谈话之前慎重挑选话题,虽然话题谈不下去了可以再换,但是总免不了尴尬,先从比较安全的话题入手,进行适当的试探然后再决定接下来的选择。话题转换不要乾坤大挪移,不管如何,突然的跳转太大总会让思路跟不上。

谈话是为了让对方愉快,不要吝惜任何赞美和夸奖。人的天性就是喜欢被别人夸奖,夸别人又不会让自己有任何损失,即使你觉得很假,一定要毫不犹豫的脱口而出,多说别人的好话只会受益无穷。不要说出任何令别人不舒服不愉快甚至生气的话,即使关系再近春晚上蔡明的犀利吐槽确实让很多人大呼过瘾,可是这样的做法只是让自己图了一时之快,没有任何好处只有坏处。即使关系好到可以穿一条裤子了,也最好不要说出令人不愉快的话,因为人天性如此,一次两次是开玩笑,可是次数多了呢?千万不要尝试在谈话中嘲笑别人,你能嘲笑的人只有你自己,用自嘲来活跃谈话气氛或者化解尴尬也是一个不错的技巧,但是不要经常使用。

谈话切忌”交浅言深“和”好为人师“A和B只是初次见面,然后随便聊了两句,然后B就直接问你每个月能赚多少钱,买房子了吗?然后场面就变得非常尴尬。交情很浅但是却聊到很深入的话题这让让别人如何回答呢?不回答显得没有礼貌,要是回答这却是很隐私的问题。收入和女人的年龄是特别要注意避免的,还有一些人是出于喜欢装B的爱好,喜欢教别人如何如何做。除非是别人在跟你请教某件事情,不然千万不要主动去教别人,人家怎么干是人家的自由,你水平再高跟人家有一毛钱的关系吗?

称呼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学问,如果是初次见面,请尽量使用带有官衔、职务、级别的称谓,如果没有合适的称呼,请用敬称,如果是同龄人,请直呼其名。另外,除非你确实岁数比较大,否则坚决避免使用小X之类的称呼;对于名字为三个字的人,在不熟的情况下尽量不要用省去姓只称呼名的方式来显示亲昵,这样会让人觉得浑身不自在。

我一直认为观察能力和对信息和知识的积累才是最重要的,正所谓功夫在戏外,需要平时多积累多练习。

 

About wzx0727

热爱哲学,了解政治,具备相当强的独立思考能力,从来鄙视马哲,也不是连什么是民主都不知道的“民主控“,无政府主义,多元主义。兴趣广泛:音乐器材,摄影,篮球,IT都略通皮毛。

发表评论

Post Nav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