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外话:看到上一次更新博客还是2015年的事情了,博客的消失是随着微信公众号的兴起而被替代的,twitter等微博客也是功不可没,大家越来越没有兴趣看长文章了,也越来越没有人愿意写了。但是现在越来越严的审查导致随时碰壁,不知道哪一天劳动成果就会完全消失,最近博客再次复活的机缘是无意中看到可以注册免费的oracle cloud,而且配置很高,虽然普遍反馈成功率比较拼人品,而我幸运的注册成功了,于是翻出我以前备份的数据库,再次注册了域名,也经过了不少折腾我的博客再次活过来了。继续写博客的主要动机在于有助于写东西有助于锻炼整体性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我的博客活过来了。
我记得易中天教授曾经说过他痛恨励志、痛恨培优、痛恨成功学、痛恨望子成龙、特别最痛恨的就是青年导师,因为导师俨然是真理的化身,师道尊严,不容辩驳, 不容置疑。辩驳和质疑就成了离经叛道,导师最常说的是“我吃的盐比你吃过的饭都多“、”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都要多“,但是多吃的盐、多走的桥最后往往沉淀成了教条式的经验,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所有的经验都只能借鉴,不能照搬。不容辩驳和质疑也就意味着必须全盘接受,丧失了批判性思考能力的人也就成了机器人,完全丧失了创新能力。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决定了大家天然的产生了“奴性”,这也导致了天然的创新能力不足。
一、野蛮生长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我特别认同“人类之所以能进步,就是因为下一代人不怎么听上一代人的话”这个观点,换个角度来说,如果下一代人都完全听从上一代人的话,那社会只会按部就班。人类的进步,就是在下一代不断推翻上一代的经验之中实现的。经验之中当然充满了真知灼见和不朽的智慧,不然人类也不会选择书籍作为传播知识的重要手段,可是它们的作用更应该偏向于启发和引导,供后辈去拣选和思辩。而不是作为规范和纪律甚至恐吓——比如「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照搬照抄最可怕的问题在于人丧失了追根溯源深入思考的必要性,不会去深究经验的产生过程以及适用的特殊条件,而是只需要在脑海中检索找到对应的内容直接执行就行,如果所有人类如此,那么社会整体的前进轨迹变成了循环往复,就如同打猎的后代如果始终认为人就应该是不停的追捕猎物,可能现在多的还是被饿死的人,那就不会有后面的人试图将动物圈养起来形成畜牧业,那还谈何发展?发明创造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原生动力,批判性思考的质疑精神才能推动发动创造,而质疑只有在自由的土壤中才会生根发芽。
二、不受他人的支配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管的越严越细,人的主观能动性越差。大家不妨想想自己身边的人,大部分自理能力很强的人多数小时候父母都是不怎么管的,反而是那些父母操心的无微不至的孩子多半是生活不能自理的。如果有过一定团队管理经验的人一定会发现一件事,就是你管的越细,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大家越来越不用心,只想把你糊弄过去,所有的事情都靠你一个人。如果反过来只管大方向,对好的给予表扬,对坏的进行批评,那么最后一定是人人用心表现,生怕出错。中国是大政府小公民,美国是小政府大公民。中国的政府机构庞大,同样管理权限也足够大,可称为事无巨细,悉以管之。最后就会发现人员永远是不够用的,事情永远是管不清楚的,为什么呢?因为所有人在被管的时候都会觉得有人在管,我就不必多事。比如在排队的时候看到有人插队你会管吗?我想大部分人的态度都是“个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最多是告诉负责维持秩序的人希望他管好。如果大量插队的人影响了整体的时间进度呢,大家只会抱怨管理者管理不严,而不会主动把插队的人给撵出去,本来如果大家统一斥责插队的人就能很好的解决问题, 因为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不发挥,所以团体整体的自我修正能力就彻底丧失了。再比如一家店铺很火爆,出现了有很多人来买无秩序的情况,多半被抱怨的是店家缺乏管理为什么不排号,而不会自发按照先来后到自行排队。
推而广之,整个社会也会如此,然后社会就出现了很多奇葩的现象,比如有一条河因为水流湍急写了禁止游泳的牌子并悬挂在了显眼的地方,但是还有人对警告置若罔闻不停的跳进去淹死,反而要起诉管理者管理不严,管理者于是在这个周围布上了铁丝网并标注了危险标志,然后再次出现了剪断铁丝网有人不慎坠河的情况,管理者再次被起诉,于是管理者给铁丝网通上了电,然后又出现了有人被电死的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被管理的人因为处处被管、处处受限,随之变得麻木并产生很强的依赖心理和逆反心理,一方面依赖性是总觉得反正有人会管理好的,随之也就丧失了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的意识和能力,甚至连跳进河水可能会淹死的危险性都缺乏预见。另一方面逆反性是人们经常会漠视规矩甚至破坏规矩,看到警示也视而不见甚至越不让干什么越干什么,正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人的主观能动性一旦受到压制,那么社会整体的自我修正能力就越来越弱了。当大家抱怨社会被管理不好时,那么管理者如果选择加大管理力度,增派管理人手,那么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会受到进一步压制社会的自我修正能力也会更弱,因为管理的人永远是少数,被管理的人永远是多数。最后产生的结果是不管派多少人管、管的多么细最后一定还是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鲁迅先生说的奴性多在于此。
三、自由是靠谱、责任心等特质生长的土壤
管理既是权利也是义务,在享受管别人权利的同时也必须承担对应的义务。管理者需要劳心劳力,被管理的人不需要承担任何后果,甚至可以完全躺平。最后的结果是被管理者完全不用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只需要“听话“就行。所有被严管者多半不具备承担自己行为所产生后果的能力和勇气,要么是遇事想不清楚犹豫不决,要么是出了问题只会甩锅,毫无责任心。而反观那些放养的人,自己所作所为产生的后果只有自己承担,所以被迫开始认真对待自己的所作所为,也就逐渐产生了为人靠谱的特质。我在厦大读书最大的收获就是在自由的氛围下培养出了事事必须自己操心的习惯,高中的时候所有的事情总是有老师不厌其烦的催,生活琐事也总有父母操心。而刚去大学的时候是吃过亏的,比如需要报名的考试只会发个通知告诉你有这件事, 没有任何人会在截止日期前提醒你要去及时报名,因为习惯于有人提醒才会做,自己不操心产生的恶果就是错过了最后的报名时限,耽误时间这个后果是自己不操心的行为造成的,也只能由自己承担,所以我不得不强迫自己所有的事必须自己操心。所以责任心并不是天生的,培养责任心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自己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