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已经习惯了用140个字甚至更短的微博或者状态来表达自己以及了解别人,甚至这是你日常中使用最长的文字,这一信息高速时代的行为不仅使思想趋于碎片化,更是使大家丧失了完整表达的能力。也许你有这样的感慨:写一句话很容易,写一段话有些难,写一篇话就是真的难,写一篇完全原创的话更是难上加难。把一块完整的玻璃随意的敲碎成碎片太简单了,但把这些碎片粘成一块完整的玻璃就非常困难,更遑论要让玻璃平整没有残缺。

我一直认为:博客的目的是让思想能够系统全面完整的表达,经过沉淀的思想才是有价值的东西。

一、为什么要写博客?

我认为的原因包括:

1、能够对所思所想进行梳理和归纳,使思想得到沉淀;

2、能够锻炼书面表达能力:使自己的思想能够清楚,准确,全面的得到表达;

3、锻炼逻辑思维和逻辑分析能力,使文章富有条理和依据,更容易被读者所理解和信服。

博客的主体是人的思想,而不是内容。信息是免费的,价值输出和思考是无价的,一篇有思想的博客能够使读者有所收获,而不仅仅是看完了一篇无关紧要的文章在我RSS订阅的博客里,我最喜欢看的是进行价值观输出的个人博客,不是新闻,也不是只写新闻的博客。正所谓“文以载道”,写文章的目的是表达思想,那么要完成一篇文章必须对思想进行必要的梳理和归纳。

也许你有过和我一样的经历:看到朋友写的文章兴致勃勃想去写点评论,却发现无从着手:因为费尽心思始终揣摩不出作者究竟要表达什么意思,不能切中要害的评论起不到思想交流的作用——不如不写,但是不写评论却又对不起朋友,这种两难的尴尬境地很可能是缘于文章的表达存在问题或者逻辑混乱。没有多少人愿意花费大量时间去琢磨在字里行间隐藏的意思,除非真的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退一步讲,即使有的人愿意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分析,对于一副图画尚且不同人观察的重点并不一致,正如一千个人阅读《哈姆雷特》而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感觉,所以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明白你要表达的意思,让读者一目了然不好吗?

我认为写作和逻辑能力优秀的标准是:条理清晰、事理明确、总结到位。写作和逻辑思维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是一种经过锻炼而获得的能力。我认为是非常重要但很难培养的能力,因为我们的教育体系中从来没有系统的培训,但在生活以及工作的方方面面却非常有用。我自己有一些体会却不知道如何教给别人,参与辩论和写作富有条理和依据的文章可能是不错的方法

所以我认为写博客有助于沉淀思想锻炼写作以及逻辑思维。想要进步就开始写博客吧! Read More →

我最近一直都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博客究竟应该写些什么呢?大概很多人对此不屑一顾,认为这是杞人忧天似的乱想,比如有人说:“想写什么就写什么”。那么我们有必要讨论一下是不是可以想写什么就些什么呢?

那么有必要回顾一下博客(blog)的起源,Jorn Barger于1997年12月17日创造了术语 “Weblog” (网络日志)。 而 “Weblog” 的缩写 “blog” 则是由Peter Merholz创造的。当时他开玩笑地将 “Weblog”在他的网志Peterme.com 的侧边栏变成词组 “we blog”。

那么可以注意到weblog其中包含有两个要素,一个是web,一个是log。作为log(记录)来说,那么自然是可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但是加入了web的成分就不能那么随意了,网络最主要的功能在于消息分享的即时性和多向性有必要考虑到日志不仅是写给自己看的,也是写给别人看的。

不妨再回顾一下web的发展史:

第一个阶段:web 1.0,即只能被动接受不能反馈的时代,以各个主流门户网站为主,只能接受其提供的消息。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