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很看不惯古代的文人们总是很喜欢伤春悲秋,只是因为没有达到那样的层次,还如小孩般一样懵懂无知,现在才开始慢慢理解过去的一些东西。听着罗大佑的童年,慢慢想起了很多东西……
昨天看到了一篇分享的日志《80年代知道的有多少:“让领导先走”》,纪念克拉玛依大火,同样是我们80年代的人,却为了掩护一些无能的领导,未来的人才之花就这样在大火中凋零了,对于这个充满讽刺意味的标题,我不想再评论什么,除了对那些“领导”的愤慨,更多的是感到沧桑,也许这个词不够准确,但确实仿佛经历了一个世纪般久远。
重温了一下小时候与我们朝夕相伴的零食和玩具,真的会莫名其妙产生一种无与伦比的亲切感。比如曾经的洋画片,小虎队干脆面的旋风盘,跳跳糖,棉花糖,果丹皮,这都是伴随我们80年代人的记忆。我们已经隔了一个90年代,在一个大街上被叫做“叔叔”“阿姨”已经不新鲜的年代里,也许,我真的已经老了。
不知道还有谁曾经记得那个“南方黑芝麻糊”的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