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不写东西了,现在终于完成了我写一篇关于麦蒂详细文章的心愿。

世间总是有很多人假装自己无所不知,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整天看到一堆伪球迷把麦蒂骂的一无是处,所以忍不住出来写一篇日志澄清其中原委,

NBA里面最勤奋的球员是谁,我会告诉你,是科比;如果你问我谁是NBA有史以来,最全面的球员,我会告诉你,是乔丹;如果问我,谁的身体素质是NBA里面最让我吃惊的,我会告诉你,是詹姆斯;如果你问我,谁是NBA里面身体和篮球技术结合得最出色的球员,我会说,是麦蒂。麦蒂的篮球风格是飘逸,看起来非常赏心悦目。 Read More →

在新东方G班的20多天北京生活中我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先进的思想观念是能够改变人生轨迹的,leaping depends on view。因为先进的思想观念相对来说能够更好的指导你的行动,而使人生能够更加丰富多彩,更加辉煌。在此感谢填空老师杜昶旭(传说中的perpetual杜,托福班叫forever杜) ,阅读老师陈虎平,词汇老师李建,作文老师修锐。

在 新东方的日子里我明白了为什么我总是不能成为一个文学青年,只能在写议论文的时候有所发挥,而在英文写作方面似乎要更加得心应手一些。英文是讲究逻辑的, 而中文是讲究意境的,它强调的是一种朦胧,是一种靠发散想象得到的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感觉,其实意境本来就是个很抽象的词语。我一直是偏于理性的,而感性认 识似乎总是离我很远,虽然我一直试图使自己变得感性一些,但是最后发现其实努力都变成了浮云。所以还是作我自己吧,理性一些没什么坏处。

20天的G课,让我更加富有逻辑和理性,思维更加缜密,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思路感觉是前所未有的清晰和明确。所有G的老师都强调G是不涉及背景知识的,它是考察逻辑思维的。也许以后我骂人会说:“你这个没有逻辑的!”,哈哈,娱乐一下。

我最喜欢的是老杜,不仅是因为课上的引人入胜,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总是能带来很多思想方面的强烈冲击,他系统、具有针对性的阐述了东西方文化差异的主要方面, 让我明白了为什么中西方的差异如此之大。其实最主要的差异在于思维逻辑习惯上,中国人是发散逻辑,而西方人是收敛逻辑。中国人富于联想,让老外去感受短短 几行字的唐诗表达出的意境那是不可能的,中文讲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西方的收敛逻辑讲究任何事情必有因果,比较像直线思维,“十五岁的小张今年十五岁,G填空教程是由本书编写组编写的”这才是G的真正逻辑。最重要的是他让我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G,G针对的是logical and knowledgeable native speaker。他的观点我特别同意:G不 应该上成英语课,而应该是思维逻辑训练课,逻辑思维是没法教的,只能引导大家去学习。老杜讲课也是切实按照这个思路,一道填空题可以展开得很宽,不仅注重 引导这种逻辑思路,而且扩大知识面,让我们对西方的了解更加深刻,虽然上课经常会发表一些“反党和政府”的言论,甚至讲一些“黄段子”,毒害了不少没有受 到社会污染的纯洁青年,但至少我记忆特别深刻,最后一节课他一直耿耿于怀被人举报…… Read More →

To help you improve your learning and understanding, and ultimately your grades.
No two people study the same way, and there is little doubt that what works for one person may not work for another. However, there are some general techniques that seem to produce good results. No one would argue that every subject that you have to take is going to be so interesting that studying it is not work but pleasure. We can only wish.
This guide is designed to help you develop effective study skills. It is not a magic formula for success in preparing for tests, or written assignments. Studying any material requires work! However, by using the techniques described in this guide, and by applying yourself, you can gain a valuable edge in understanding material, preparing for tests, and, ultimately, learning.
Effective Study skills are about more than understanding
Effective study skills must be practiced in order for you to improve. It is not enough to simply “think about” studying; you have to actually do it, and in the process use information from what you do to get better. This is the central idea of this page. All that follows depends on this single concept. There is a saying that goes like this: “Practice doesn’t make perfect; perfect practice makes perfect.” If you want to be an achiever, take this saying to heart.
The value of a schedule
Before you even begin to think about the process of studying, you must develop a schedule. If you don’t have a schedule or plan for studying, then you will not have any way of allocating your valuable time when the unexpected comes up. A good, well thought out schedule can be a lifesaver. It’s up to you to learn how develop a schedule that meets your needs, revise it if necessary, and most important, follow it. Read More →
赵鹏:拥有人声低音炮美誉的赵鹏,声音低沉富有磁性,有着一种无法言说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他的低音厚重而又柔情似水,非常有代入感的声音。

童丽:和赵鹏一样,是Hi-Fi界赫赫有名的人物,童丽的声音悦耳动听,温暖和恬静,一副有典雅味道,清纯美感的歌喉,不经意流露出东方女性的妩媚、性感和生命活力,听来有如丝绒般光润甜美,带你进入一个一尘不染,远离喧嚣的童话世界。

常安:声线成熟动人,其声音高入云端而又翩跹再三,可以穿透您的心灵、回味无穷让您的耳畔回旋着那种高亢空灵的感觉,音质干静、技巧纯熟,擅长诠释抒情歌曲,亦能将怀旧民歌表现的淋漓尽致,妙似仙女般的的甜美女声带着一种久违了的纯情音乐,直击心扉…..

晶灵:晶灵音色清澈大方,将各种民乐古典与现代的流行元素的完美结合,衬托出如诗般的天然美感,透着浓浓的”东方风”气息,每一首歌都散发着不同的情调和气氛,给人以无限的回味, 穿梭在这美丽的音乐世界中…..
P.S.把别人的歌演绎到精致,丝毫没有突兀的感觉,与乐器能融为浑然一体
旭天:我个人认为最完美的中音,旭天深厚有质感的音域和声线,他的声音充盈着热情和真诚,很难相信一个80年代却能唱出40岁男人的沧桑感和和厚重,他的声音带来的是一种浑然天成的享受 Read More →

你10岁,第一次听WALKMAN,50元的耳机就可以毒死你~ 
你15岁,换了CD,觉得50的垃圾,换了E888,这甜啊,毒~ 
你20岁,电脑换了个300元的声卡,觉得E888是个J8,买了拜亚动力的DT231,哇靠,真是超棒啊,太干净了! 
你25岁,电脑换了个1500的声卡,头一次用耳放,才发现DT231中频怎么加都那么薄,高频都那么刺耳.换了AKGK501,晕,原来这才是声场,听NEWAGE给你感动得直哭~ 
你30岁,已经上了台机,二房也到了3000+的水准,觉得501不行,低频不爽,声发虚,再次换了拜亚的DT880,靠,又感动了一把,真是水晶的声音,这才是音乐,501算个屁~ 
你40岁,由于太热爱音乐,东西都换了顶级,而且不用工作的,安心融入音乐的海洋,你买了个KK,不用多言了,素质在那摆着呢,你已经在听几百上千一张的发烧CD了~ 
你50岁,偶然的机会参加一个活动,听了半天接在顶级设备上的森海塞尔大奥,听完呆了好久,恍如隔世~ 
试问这个50岁的你听100元之内的耳机能听出差别吗? 
这如10岁的你听不出差别~ 
这就是佛家所谓六道轮回,殊途同归~
你处在哪个阶段?

好久没有写过什么东西了,今天心血来潮,来一段痛苦的回忆

当疼痛已经成为习惯,手术后的第八周悄然来临。

也许是时间太过久远,已经忘记了膝盖是可以弯曲的。

运动已经成为了我遥远的回忆,一年后的现在也许我可以继续运动,但我不得不小心翼翼,受伤的阴影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也许注定我很悲情,上帝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也许是以前的顺利使我不得不面对随之而来的坎坷。

人 生的第一次手术,有的只是对恢复正常的期盼和淡淡的紧张。在被推向手术室的时候,心情如湖水般平静,泛不起丝毫涟漪。平静的躺在手术台上,麻药注射没有想 象的疼痛,一张如雪般纯净的白布挡住了我的视线,伴随电锯电钻的声音此起彼伏,两个小时在不知不觉中逝去。当下半身恢复直觉的时候只剩下疼痛和僵直的不 适。一个晚上无法合眼的煎熬,坚强让我没有注射任何止疼药,毕竟我还风华正茂,变傻不是明智的选择。

从 无法下床到用双拐跳着走,从脚能挨地到拄单拐走路,从僵直的迈步到略微正常的缓慢行走,其中的艰辛和痛苦恐怕旁人很难体会。怀着对膝盖不能弯曲的恐惧每天 忍受着疼得死去活来的煎熬强行练习弯腿,到一定角度的那么几分钟坚持就如置身地狱般痛苦,伴随的是晚上辗转反侧无法入睡……

久病自然成良医,膝盖的脆弱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奉劝大家一句,在运动中一定要保护好自己,不然悔之晚矣!

最后,祝我所有的朋友们身体健康,只有在受伤的时候才能真正体会到健康的重要。

不是所有的树都要成材,不是所有的路都有岔口。

风轻轻一吹,就把我从一个路口吹到了另一个路口。

一棵上了年纪的树和一个上了年纪的人一样,世界在他们的眼里已经没有什么色彩了,那些喧闹与纷繁已经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在他们眼里只剩下一些天空的颜色。

我的生命也许就是这些桀骜不驯的树,恣意生长,淡淡黄尘中,暖暖阳光里,像云一样飘着。

没有人会记得我,作为一棵树,是没有必要记住这些的,泥土记住了这一切。一棵树曾经承载过的一切,泥土都承载过,除非它死了,泥土也会是它最后的微笑。

谁也不知道自己的一辈子有多长,谁也不知道树最后会长成什么样,也许最终成不了材,也许最终只剩下一片残叶,但年轮记住了,岁月刻下了,每个成长的瞬间,我们曾经的无奈与沉默。

无意于苍老,而生命却一段段地远去。儿时,为了吃到树上的果子,总是未等到成熟就爬上树的顶端,迫不及待摘下青涩的果子,和着青涩的我,一起品味淡淡的 苦。想起童年这些美好的小幸福,会有些淡淡的感伤。曾经带给我温暖与觊觎的这些果树现在早已经被砍掉了,燃烧后化作灰烬。想起自己的一段段岁月,曾经那样 被无奈搁浅,有一天生命也会像树一样消失。多年以后,我们是否还会像儿时那样,吃到那些青涩的果子,怀想着那些纯真的岁月,会独自一点点地微笑。而时光背 后的我们,如烟花般老去。 Read More →

武侠文 化作为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其作为平民的伦理文化,对广大中国人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武侠是一种中国特有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它承载的是中国武术 文化,体现的是中国伦理与道德文化。武侠文化在中国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自古以来,无数的中国人或者用自己的精神,或者用自己的文章,甚至用自己的生命构 建了一个以“侠”为核心的武侠文化,直到今天,侠义精神仍然是一种倍受推崇的道德规范。

武侠文化中最基本的因素是武与侠及其相关的东西。武侠,顾名思义,有武有侠,以武行侠而已。武即武力、武术、击技;侠即行侠仗义。武侠文化作为伦理本体型的 文化,“武功”、“武力”、“武术”等以“武”为中心的概念反映的是人们征服社会的渴望;“侠客”、“侠义”、“侠行”等以“侠”为中心的概念反映的则是 对完善道德的祈盼。“武”的最高境界是“神武不杀”,“侠”的最高境界是“欲除天下不平事”,正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两者的终极目的都是建立一个 理想的世界。所谓“侠”是目的,“武”是手段,有武才可为侠,而为侠方才学武。两者在行为方式道德追求、文化理想等方面和谐地统一起来。

武侠艺术之所以被推崇,跟其间的侠义观念,在传统上能让中国人接受、能产生伦理道德上的认同有很重要的关系。侠,是一种精神,是一种道义,为侠者,肯定是有 忠肝义胆,不然如何能做到为国为民,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武侠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结构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侠义精神、侠义伦理则是武侠文化之话语内涵的 价值核心。由此引申出的 侠义崇拜已成为普遍性的民间文化心态,侠义精神也演化为一种传统民间美德。侠义精神是侠之为侠的一个永恒的行为动机,是侠文化的 基本内核,更是平民大众现实生活需要与理想化期待的综合产物。是人们面对现实社会种种情态时的一个心灵参照。在文学创作中侠义精神不仅寄寓于武侠小说中, 而且也渗透、覆盖在其它的创作类型里,尽管其呈现形态不是那么完整、充分和透彻。人们在看武侠影视和阅读武侠小说的过程中,随着武侠一起进行一次人格上的 超越和道德上的升华,并以此获得伦理意义上的巨大心理满足。在现代人情冷漠、物欲横流、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国人的传统文化道德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人们在焦 虑、失落和傍徨之中便产生了对古老伦理社会重义轻利、互助互让、锄强扶弱、济困救贫等的执着与向往。从而为精神的复归和栖居寻找到了一个道德上的乌托邦和 太阳城。武侠世界成为现代中国人逃向想象的道德乐园,以理想人格的幻影来谐合现实的心理失衡,并寓寄自我的追求和向往。这就是数以亿计的中国人无论老少、 学识多寡、对武侠表现出普遍痴迷之所在。也是武侠文化在作为现实在业已消失的现代社会依然保持强大生命力的原因。 Read More →

什么是江湖?血雨腥风,还是纸醉金迷。金戈铁马,还是美女香车。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谁是江湖的王?是那个从神坛飞下,风城的汉子?是那个力拨千钧,曾经的洛城的霸王?还是不做下一个谁的那个皇帝。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只是,那个人不是我。
江湖有多大?从休斯顿到达拉斯?从洛杉矶到纽约?还是从联合共和国到尼日利亚?也许都是,也许都不是。
江湖有多久?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还是一辈子。我不知道,也不敢知道。我只知道有的人在这里面,把自己的年龄都弄丢了,

他们都说,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我就是一个可耻的人。
从我没有踏进江湖开始。

十年前吧,还是二十年前,我记不清楚了。一个没有多少阳光的下午,我被多伦多的帮会看上了,帮主一脸横肉,给我发了一顶绣有一条小龙的帽子,让我带上,然后恶狠狠地说,“小子,以后,你就跟我们混了!”我弯下腰身,冲着他那张满脸横肉的脸,恭敬地说了一声好。那一年,江湖上出了很多顶级高手,据说他们都是跟我同时被看上的。过了大半年,听说,其中的一个已经被选中参加武林大会,听到他名字的时候,我感觉心里有阵莫名的悸动,他的名字叫“石佛”。
那一年,我很少露面。江湖上只是有很少几个人见过一个瘦瘦高高的男人,他们都说,这个人是个怪人,他每次只是很困的时候才杀人。 Read More →